当前位置:八一书斋>都市小说>重生传媒天王>第111章 报社的发展轨迹变了

第111章 报社的发展轨迹变了 (1 / 3)

楚阳完全没想到,12月22日,冬至节的这一天,社长崔永华会拉着他一起去找部长陈维民汇报工作。

在赶去市委的路上,崔永华暗示楚阳,重点汇报就是报社原址重建大楼,以及投资幼儿园及教培项目的工作,有些话崔永华不方便说,但楚阳可以大胆说。

楚阳也无所谓,现在他反正只是报社一位中层,没有任何级别,能大胆痛陈利弊,开口说就是了。

报社的重建跟电视还不一样。

电视台在东街的原址,那个院子很大,地皮是电视台自己的,据说用这块地皮置换西山新大楼的地皮,政府还补偿了电视台近2000万。

即使如此,电视台的新大楼建设费用近4000万,最后还是背负了1500多万债务。

而报社现在这个院子,占地面积有20多亩,地皮的所有权一直在政府手里。

这是最麻烦的地方。

光是这块地皮,市场价就在1000万左右,因为鼓楼街比电视台原址所在的东街位置更好。

报社街对面就是步行街,虹阳绝对的商业中心。

政府里面,有领导希望报社搬迁,收回这块地皮。

前一世,报社也真搬去东江开发区,距离现在的位置近10公里,偏僻得不要不要的。

今天,一见陈维民,楚阳就陪着崔永华一起诉苦。

谈起报社面临移动互联时代巨大的经营压力,楚阳滔滔不绝,痛陈利弊,直言报社如果搬离市中心,不仅对职工工作生活影响严重,更重要的是极不利于以后的经营工作。

再者,报社要全力转型移动新媒体时代,需要资金投入,需要有现金流支持,不能光靠着向财政申报那点补助款。

跟省内兄弟城市的报社相比,如果搬离市中心的黄金位置,未来发展极为不利,会落后于别的城市。

至于现在这块地皮,建议政府低价转让给报社,并且延期付款,用报社的现金流慢慢偿还就是了。

如果在原址重建大楼,投入4000万左右就够了,大楼建成后,一至三层用于出租,整座大楼的造价,七八年也就收回来了。

此外,如果报社职工集体入股一家公司,再与后浪传媒联合投向幼教培训项目,报社的现金流很快就能达到平衡,更有底气投资,向新媒体转型。

同时,在转型过程中,职工收入水平也能得到保障。

当然,转型主要是都市报这一块,党报肯定能长期实现经营平衡的,因为党报一年发行就能赚两三百万。

有楚阳在前面打头,崔永华又做了各种补充,陈维民的态度,渐渐也转变了。

楚阳当然知道,以陈维民的级别,解决报社面临的这些难题,其实只是一件小事,是愿不愿意帮忙的问题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